2014年2月9日星期日

海玻璃再生帶來啟示 女生展示作品呼籲珍惜海洋

海玻璃再生帶來啟示 女生展示作品呼籲珍惜海洋

她帶來潮汐的禮物,換你海灘上的故事。80後女生許瑩芝(Yogi)最愛掏寶,頂着太陽在海灘,搜集沖上岸的玻璃碎片。月底她將帶同海玻璃參與港青「自發晒冷」賞物地攤,沒有金錢交易,只有回憶交流,用貼近自然方式,喚醒大眾保護海洋。曾有人問她怕不怕將來海灘再沒有海玻璃?她笑着回應:「如果有一日真係冇晒,我會好開心」。


記者:袁樂婷

為何鍾情海玻璃?要從學生時代說起。Yogi自言從來不是模範學生,不明白為何要讀書,天天搗蛋,甚至被老師斷言資質蠢鈍,不可能成材。


畢業後在職場浮沉,三年前在南丫島僻靜海灘偶遇瑰寶──海玻璃,被海浪和泥沙磨掉稜角的舊酒樽,竟讓她感覺找回自己。


海玻璃說穿了不過是被沖上岸的玻璃樽碎片等海洋垃圾,「細個難得去海灘,爸爸媽媽好興同你講:拮手㗎,行遠啲唔好掂」,似乎沒人欣賞它因海洋侵蝕造成的獨一無二形態。


海洋垃圾例如白花油和虎標驅風油,更是在香港海岸才有機會找到的特色垃圾,「啲人未睇清楚內涵已經話咗佢係唔好;雖然係俾人遺棄,但都值得珍惜」。她自覺和海玻璃有共通點,一樣在等待知音人,「一件垃圾尋找另一件垃圾」。

換取海灘上的故事
Yogi公餘時常去海灘尋寶,再將消毒後的海玻璃製成飾物和擺設,提醒港人保護海洋。以往她與拍檔陳淑瑩(Bear)會將作品帶到手作市集和地攤擺賣,月底參與「自發晒冷」賞物地攤是全新嘗試。她們帶來沒有加工、最原始的海玻璃,以及尋寶時拍下的照片,換取別人在海灘上的故事。


她說城市人很少去海灘,「(喺海灘)發生嘅故事可能都係溫暖又浪漫」。反之,她第一次在南丫島目擊滿灘垃圾時,震驚得久久不能平復,「完全冇諗過會係咁」。前年「膠粒事件」雪上加霜,「全個海灘白晒,但全部都係膠粒嚟,好心痛」。


香港基督教青年會藝術教育活動主管陳文儀今年第三次策劃「自發晒冷」賞物地攤,鼓勵年輕人分享自家創作或珍藏,28個攤位各自準備手作精品等,與市民交換除了金錢以外的東西。她說人與人的交流不應局限於老闆和顧客的關係,物件的價值亦不應受物價和品牌束縛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