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8日星期四

逾90%青少年生牙石 懶理隨時患牙周病

逾90%青少年生牙石 懶理隨時患牙周病

青少年多忽略口腔健康,致牙菌膜積聚形成牙石,增患牙周病風險。港大牙醫學院研究發現,逾九成18歲受訪年輕人牙肉出血及有牙石,4.5%更已嚴重至出現牙周袋,是患牙周病前奏。研究人員警告,若不跟進治療,隨時年紀輕輕已牙齒鬆脫。
記者:鍾麗霞

研究訪問324名18歲青少年,他們在12歲時曾參加政府的全港口腔衞生調查。研究將受訪者的口腔分成六個區域檢查,發現平均只有1.6個區域的牙肉是健康,而六個區域全部牙肉也健康者只有六人(2%),93.5%受訪者發現有由牙菌膜積聚變成的牙石,餘下受訪者則有更嚴重的牙周袋。

情況較內地青年差
研究又發現59%有蛀牙症狀,包括缺牙、已蛀或已修補的牙齒,平均受影響牙齒為1.4隻,但普遍人的蛀牙均曾有修補,估計是因為小學時期有參加政府提供的免費學童牙科保健服務。若與內地數據比較,本港青少年的牙石問題較內地差,因為內地同齡青少年比率為76.5%,但接受蛀牙治療則較內地理想。研究顯示逾六成半港青每日刷牙最少兩次,但有用牙線則只有兩成。另外,過去三年中,有一半人曾向牙醫求診,但多數是有症狀才求診治療。


負責研究的港大牙醫學院牙齒公共衞生副教授王春美表示,牙周病由牙肉出血及牙石開始,若不加理會,會演變成牙周袋,繼而牙周病;若注重牙齒健康,年輕人一般不應有牙周袋,今次研究顯示青少年的口腔健康欠理想,「如果有一年一次定期做牙齒檢查,同埋洗牙,一般唔會有牙石積聚」。她估計,不少學生在升上中學後,因不再有免費牙科保健服務,故停止每年檢查牙齒的習慣。


研究也有評估參加者的牙科常識,在12題有關引致及預防蛀牙與牙肉疾病的問題中,參加者平均答對10.5題;研究顯示每日刷牙最少兩次,並有較豐富牙科常識的人,牙肉健康較理想。她呼籲要加強向青少年推廣護齒教育,以減低出現牙患。


牙菌膜是黏附在牙齒表面的細菌薄膜,當刷牙未能徹底將之清除,便會不斷積聚,常見的積藏位置包括牙肉邊緣的齦溝及牙齒的鄰面等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