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港剩三位師傅 重建趕絕梯底店 手雕麻雀舖將成記憶
手雕麻雀,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議清單。現香港僅餘三位師傅仍在雕麻雀,其中57歲的何秀湄更面臨地產收購重建的威脅,「收(購)到嚟咪惟有冚旗(執笠)……得閒雕定一副(麻雀)第時送入博物館」。
記者:梁御和
「你想我雕啲乜嘢?」何秀湄拿起雕刻刀,在空白的麻雀上左擰右擰,只需三分鐘就雕了一個「東」字。記者問,哪一隻牌最難雕?她笑了一笑,隨手又雕了一隻「一索」,再髹上漆油,前後10分鐘完成,「呢個世界冇難雕嘅麻雀,呢隻送畀你啦」。
高𥧌期一日雕三副
何秀湄13歲學雕麻雀,最高𥧌可以一日雕三副麻雀,即432隻牌。六十年代,還未有電視師奶劇,香港人最愛打麻雀,紅磡、土瓜灣一帶便有四、五間賣麻雀用品的舖頭,油尖旺更至少有10多間,每間都有駐場手雕師傅。
當年,不時有師奶拿着一隻「士啤」(空白)麻雀,衝到舖頭要求何秀湄即雕,「一定係臨開枱先知少咁隻牌,幾隻腳等緊佢,梗係急」,麻雀的油漆還未乾,就嚷着要拿走,何秀湄笑說:「打麻雀真係可以睇人品㗎。」
她又拿出一叠發黃的影印小冊子,原來是英文版的「麻雀說明書」,「以前啲鬼佬買麻雀,就跟一本畀佢」。外國人買的麻雀,也另有乾坤,每隻麻雀都在角落上加雕一個阿拉伯數字,「鬼佬唔識數筒、索、萬嘛」。
手雕師傅還會為客人「補雕」。何秀湄說,麻雀館是他們的最大客仔,麻雀用久了花紋變淺變淡,就找他們補雕,加深坑紋和上油;一間雀館如有五張枱,就會買入六副牌,其中一副作後備替換。
七、八十年代,是本港電視劇的黃金時期,打牌的人開始減少。八十年代更流行機製麻雀,機器一日可製三、四十副麻雀,「大師傅最多都係一日雕三副,點鬥?」行內師傅,不是退休,就是轉行做看更、酒樓,何秀湄父親原本擁有三間麻雀舖,現只剩下一間老舖,何父也已仙遊。
九十年代末,自動麻雀枱面世,「嗰啲麻雀唔係傳統嘅亞加力膠,雕唔到,會跣刀」;近年,連麻雀館也陸續轉用自動麻雀枱,改向廠商訂做特製麻雀。
「收到嚟惟有冚旗」
手雕麻雀的生意大減,現時何秀湄做的,大部份是街坊生意,雕一隻麻雀收15元,全副補雕上油收150元,每月平均賺3,000至5,000元,「如果要交租,一早做唔住」。老舖面積不足100方呎,其實是唐樓的樓梯底,是何父在1962年用兩年人工2,000元「頂手」回來,位於紅磡寶其利街。
寶其利街一帶現正面臨收購重建,逾1,000個單位、舖位中,估計約一半已被地產商收購,單是麻雀舖樓上也有數個單位被收。
「收(購)到嚟咪惟有冚旗(執笠)」。何秀湄沒有生活負擔,開舖只為「過吓日辰,賺吓茶錢,唔好咩?」靜默一會,她說:「唔想爸爸嘅祖業喺我手上完咗。」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