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29日星期日

捱得過沙士不敵推土機 星級菜檔愛在中環

捱得過沙士不敵推土機 星級菜檔愛在中環

用推土機將小社區打散變豪宅,成了市建局強項,觀塘重建項目後,下一個目標將是中環有160年歷史的嘉咸街露天市集,小商戶須於2015年3月前遷出。記者走訪明星菜檔、懷舊麵店等多間小店,他們有的另謀出路、有的死守到底,但兵臨城下,面對茫然不知的未來,小店唯一能守護,只有回憶中的人與事。


記者:潘婉玲

中環嘉咸街露天市集內,一間名為華記的菜檔,瑟縮於垃圾站對面,丁方的店子毫不起眼,原來內有乾坤,斑駁的牆上,掛着多張明星照,包括鍾楚紅、名廚周中、肥媽等。閣下於國金軒、Isola等星級餐廳吃到的沙律菜、荷蘭番茄,皆由華記供應。


搬貴舖 延期失預算

老闆娘吳鳳笑,人稱May姐,說話中氣十足,眉宇間透出堅毅,若配上一支龍頭枴杖,便是典型的大當家姿態。「哎呀!我呢排晚晚瞓唔着呀,最衰都係自己,咁心急!」訪問當天,正值華記新店開幕,位於結志街,店舖面積逾千呎,月租16萬元,是舊舖的四倍多,May姐早於10月,收到市建局律師信後,旋即覓得舖位,沒料到局方突然將限期延至2015年,令May姐大失預算,老公陳貴華(華叔),倒也豁達,「唔緊要,我當呢度係show room,其實批發先係主力,但我唔想華記從中環消失」。


華叔先父早年於嘉咸街寓所樓下擺街邊賣菜,華叔在1983年接手,並將之搬入舖,菜檔命名為華記,位置就在嘉咸街27號(即現時的重建地盤),雖只簡單賣番薯、薯仔、洋葱等大路蔬菜,但也吸引歷任港督幫襯,包括麥理浩、肥彭等,「派司機嚟買,督爺好鍾意飲番茄薯仔湯」。


May姐原是深圳寶安人,不甘捱窮,竟獨自偷渡來港,那時的她,才雙十年華,「反正都要嫁,不如嫁嚟香港」。1980年,嫁予比她年長十歲的華叔,嘗盡人情冷暖,「條街冇一個睇得我起,『大陸妹冇用啦!幾毫子斤都唔識計』」認命卻不認輸,May姐工作得昏天暗地,收檔回家繼續刨薑,難怪華叔說「娶咗隻牛返屋企」。


中年學英文 改走高檔

九十年代開始,中環西餐廳越開越多,時有廚師來入貨,「個大廚問我有冇Fennel(茴香),嗰陣完全唔識,我老公自己落欄搵囉」。Rosemary(迷迭香)、Oregano(牛至)……目不識丁的兩夫妻,中年來學英文。


紋了上下眼線,all-back頭,襯上粉紅色皮褸的May姐,潮爆整個街市,一雙鑽石耳環閃閃生輝,「嘻嘻!(結婚)30周年佢送畀我」,說時瞄一瞄身旁的老公,身光頸靚,與街市格格不入,誰料到,年輕時曾遭兒子嫌棄,「『點解你唔似人哋咁着西裝?』『我哋係做街市,唔係做寫字樓!』,聽到好傷㗎!」


現時菜檔內的價錢牌皆以英文手寫,八成蔬菜來自歐洲,走高檔路線,主攻中產客,夫妻倆也不再是當年爛撻撻的「街市佬同婆」。2003年,沙士一役,大量食肆倒閉,華記損失慘重,拖欠街數高達200萬,「冇面落菜欄買貨,望到人都行第二條路,覺得好醜」。兩年前,華記因重建,搬到結志街,生意大減,「好多人以為華記執咗」。今天,再因重建搬遷,華記成為首位離開的租戶。新街市建成後,菜檔等濕貨商戶可優先入舖,但May姐不置可否,「到時先算啦,都唔知起好之後係點」。


記者要求May姐提供舊照片,沒料到她隨即自嘲,「我後生好醜樣㗎!」「佢嗰陣老過我呀!冇計,愛情係麻木嘅!」華叔不怕扭耳仔地插嘴,夫婦二人,可謂急驚風遇上慢郎中,「買啲貨唔靚又鬧,買得多又鬧,我唔出聲囉!駁嘴仲鬧多啲,夫妻相處就係咁」。於彼此眼中,人面依舊,景物卻已全非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