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

平民台板體現自由

平民台板體現自由

不需要門票、不需排隊、不需邀請函,旺角行人專用區除奶粉、化妝品,還可找到聆聽和被聆聽的機會:要奪回表演藝術發言權的「好戲量」、想實踐夢想的龍小菌,還有舉辦各式論壇的政治團體,所有路人甲只要有實力,都可在此找到「錢買不到」的關注和知音。行人專用區13年間由一般店舖街變身為神奇隧道,讓過路人穿越為發言者,把高高在上的舞台變作平民台板,每個人都是被充權的香港公民。

好戲量:即興劇難代替
楊秉基領班的劇團「好戲量」,是首批進駐旺角行人專區的表演者。那是多事的03年,社會仍在為西九文化區的貴價天篷吵得沸沸揚揚。他們決定在西洋菜南街的中心,開始自己的「西九文娛藝術街」的計劃,演即興街頭劇,「想話畀政府知,表演唔在乎有冇天篷,有人就得」。

空降鏹水彈萌退意
當時,行人專用區未見藝人身影,也沒易拉架為患。他們不用揚聲器、不拉橫額,演《陰質教育》時被街坊當成學生示威,勸他們乖乖回家讀書;呼應科大生群毆事件演打架戲,又被巡警誤會,按在地上制服。漸漸,與街坊見慣見熟,沒人阻撓,甚至有商戶邀請他們到舖外表演,吸引人流。


轉捩點在08年,網民怒斥好戲量謀財、騷擾途人,要將他們踢出旺角。楊認為捱轟因他們以戲論時事,「成為建制嘅眼中釘」。被斥阻街,他們就把表演區縮至寬頻檔般小,讓演員站在高腳凳上扮雕像。他稱街頭的開放、貼近生活,是封密式的劇場難以替代。


但08年底的空降鏹水彈事件嚇怕他們,萌生退意,「我覺得有人故意要將旺角變得好混亂,方便日後做嘢」。後來街上出現大批殘障賣藝者,又有樂隊把音量調得極大,轟炸行人區,楊懷疑背後有人指使,「最大阻力,其實來自唔存在於行人專用區嘅人」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