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

倡效法慕尼黑控制行人區質素 街頭藝人促發牌保港文化

倡效法慕尼黑控制行人區質素 街頭藝人促發牌保港文化




浪迹歐亞、賣藝街頭,兩位江湖閱歷豐富的街頭表演者蘇春就與龐一鳴認為,香港有着全球最夠八卦、最愛圍觀的觀眾,奈何卻只有最落後的街頭表演政策、街頭藝人也質素參差。德國幕尼黑像旺角,街仔窄窄人多多,當地政府讓表演者逐日申請牌照,控制秩序與質素。蘇認為,政府遲遲不建立發牌制度管理行人專用區,形同「慢性殺街」。


記者:朱雋穎 張嘉雯

剛過去的夏天,龐一鳴組了幾團人,14人一批到歐洲流浪賣藝,見識到不同地方的街頭表演及制度。西班牙巴塞隆拿令他感到可惜,曾經多姿多采的Las Ramlas大道,在政策收緊下只餘雕像表演者可在近100呎的範圍內表演。德國柏林最開放自由,既不用領牌,沒人阻撓,街道闊落,藝人自律,教他回味。

香港人勝在夠八卦
德國另一城市慕尼黑則像旺角,街仔窄窄人多多,故規定要領牌才能表演。幸而牌照逐日申請,像他們般的過客也可參與其中。領牌須經簡單評核,也須繳交一定的費用,發牌機關會依類型限定發牌數目,不讓太多同性質的表演出現在同一個地方,控制人流的同時,亦保障表演者收入。


不過,龐一鳴認為,在未有普選的香港,很難建立令人滿意的發牌制度。像這次的旺角行人專用區縮短開放時間,龐認為過程未必公平,區議會僅代表居民立場,行人專用區的其他持份者,如表演者、商戶都無參與,「香港得呢條街有咁嘅特色,就好似得一個維港咁,無論點發展都應該保留」。


默劇小丑藝人蘇春就,自號Mr Funny,2005年起走進旺角行人專用區,以默劇、雜耍等表演帶歡樂給途人。多年來,拋波、吞火、扯鈴、扭氣球無一不曉,周身刀張張利。走到街頭表演,是為「響應政府」:「當時政府話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,我就諗街頭表演最易打造景點」。


蘇春就認為,旺角一帶本來只有「消費主義街」,女人街、波鞋街、電器街應有盡有,但是卻過份金錢掛帥,引入藝術文化,正正可中和銅臭味。


曾經到東京、新加坡街頭表演的蘇春就,最享受還是在香港表演。他表示,東京的街頭表演同質性高,以樂隊表演為主,他的雜耍表演難以留住途人;新加坡的人則非常友善,會對他點頭微笑,但卻不會停下來欣賞。而香港人勝在夠八卦,很容易就有上百人圍觀,奈何街上的表演質素參差,「好多人只係自我滿足」,蘇春就歸咎是政府無妥善配合。

痛斥政府自相矛盾
自2010年被控阻街罪名不成立開始,蘇春就一方面為自己取得公道高興,另一方面他亦擔心政府若果不建立發牌制度管理行人專用區,終有一天該區會因為超負荷而遭到「殺街」。


蘇春就認為政府長久以來都視藝術文化為附屬品,痛斥政府短視、自相矛盾,「淨係識掟200幾億出嚟搞西九,民間好哋哋搞旺一區做表演,又去毀滅佢!」他認為,良好的發牌制度其實可控制表演者數目與質素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