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

龍應台的訓政思維 - 余杰

龍應台的訓政思維 - 余杰

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表示將停辦華山藝術生活節,她的理由是:「華山藝術節的品牌是要讓人氣把華山帶出來,現在華山已經做出來了,同樣一筆預算明年我們要放在衛武營,我們要把整個南部欣賞表演藝術的人聚到衛武營去。」她強調,北部觀眾已經培養出藝術素養,下一步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中南部觀眾。


人民的藝術素養原來要由政府、由文化部「培養」!龍部長將自己看作幼稚園園長,民眾統統都是幼稚園裏無知的孩子。園長告訴孩子們,樹葉是綠色的,番茄是紅色的,鹵肉飯很香,小鳥的叫聲很動聽,孩子們全都默默記在心頭。這種政府官僚「訓導」和「培養」民眾的思維方式,來自於國民黨一以貫之的訓政體制。


訓政體制是孫文當年從蘇聯的極權統治中臨摹而來。由於孫文並不具備史達林那樣的個人獨裁的本領、強大的軍隊和無所不在的秘密警察,不敢直接說要「專政」,只好用「訓政」這個相對柔性的辭彙,來誘騙民眾乖乖入其彀中。


好歹龍應台是旅居歐洲多年、具有國際視野、理解普世價值的作家,難道她不知道,若在歐洲民主國家,哪個官員敢如此居高臨下地發言,以民眾的父母或師長自居,必定會被大家轟下台去?她當然知道,不過,那是在歐洲,不是在台灣。在台灣殘存的威權體制下,視公民為百姓,視百姓為芻狗,反倒是官員飛黃騰達的基本素質。


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,自由主義學者羅隆基便指出訓政思維的荒謬。當孫中山和國民黨認為「訓政」就是「訓民」時,羅隆基一連用兩個比喻以駁斥。第一是把國家比喻為一個股份公司,國民則為其股東,他說:「我們不相信一個公司,要先讓經理專政幾年,加股東一番『訓政』,而後股東才可以參與公司的事務。」第二個比喻來自孫中山本人,「孫中山先生有政府是輛汽車,執政是汽車夫,人民是坐汽車的主人一個比喻。果然如此,車夫是要嚴格訓練,坐汽車的主人,是用不着訓練的」。


在羅隆基看來,政治和人世間其他事一樣,是「學到老,學不了」的,「人對於政治的知識,是天天求經驗,天天求進步……一定要國民到了某種理想的境地,始可以加入政治活動,那麼,英美人現在亦應仍在訓政時期。從錯誤中尋經驗,從經驗裏得進步,這就是英美人做政治的方法,這也是我們反對訓政的理由」(〈我們要甚麼樣的政治制度〉)。羅的態度很明確,游泳是在水中自己學會的,實現憲政前搞甚麼訓政根本不需要。


政府存在的理由,是為公民提供服務,而不是自作主張地「培養」民眾的藝術素養、人文品質、道德倫理和公民意識。其實,在以上這些方面最差勁的人,大都是政府官員,他們還是先從「自修」開始吧。





余杰


旅美中國作家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