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農地半世紀消失六成
政府銳意發展新界東北新市鎮,勢必把香港本已稀有的農田推向滅絕邊緣。有研究調查指,本港農地面積在過去半世紀已急跌逾六成,特別是新界北部可供發展本土農業的土地隨時消失。學者推出三個方案,建議發展局放棄不干預政策,以獎勵、懲罰或出租農地方式,推動本土農業發展。
囤地棄耕率達80%
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教授姚松炎指出,香港農地面積由1961年1.3萬公頃,跌至2011年5,100公頃,50年間減少超過60%;而現時3,300公頃規劃的農地當中,幾乎全部位於北區及元朗。他發現,這些土地大部份早已被發展商囤積並故意荒廢,棄耕率高達80%,令現時全港有生產力的農地面積僅734公頃。
他批評,現有的農業政策不利保障香港人食物衞生,因為本港農產品食糧幾乎完全靠內地供應,當中又經過多個中間商,要追查來歷不明的問題蔬菜有困難。
此外,內地供港蔬菜,經過重重中間人,港人不止要食貴菜,在包裝及運輸來港過程當中,也製造了大量碳排放,有違世界環保潮流。
姚松炎建議政府放棄目前農地不干預政策,應推動本土農業發展。他希望能約見發展局,提出三個方案,包括建議政府考慮以經濟誘因,如稅務優惠鼓勵田主出租農地耕作;荒廢的農地徵收棄置稅;政府則可扮演中介人,將農地出租發展本土農業。目標是每一萬人口,擁有8公頃農田自給自足。
在粉嶺租用約40公頃農地種植有機農產品的陳天俊,在2009年金融海嘯後從事農業,他批評政府沒有長遠農地政策扶持,農地租約年期太短,投資農業毫無保障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